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 正文

世界最新:警惕!一种新型骗局横空出世,已有企业中招!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4-11 11:54:09

作者:凤来仪

1

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可以掩盖,而当增速变慢后,一些东西就掩盖不住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看到个骗局方式,堪称无风险骗局。

4月6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近期侦破的上海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今年1月,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报案。

去年10月,这家公司为了推广产品,通过网络发布了急招销售的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有丰富销售经验。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介绍了曾经在一些大型企业的销售经历和工作期间经手的一些“大厂”项目,还展示了自己的“优质客户名单”。公司对这些光鲜的“销冠”履历十分满意,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其他人8000至9000底薪外加销售提成。

21世纪什么最宝贵啊?人才啊!

几乎所有在市场上混饭吃的公司,最缺的是哪类人才呢?销售啊,因为只有产品卖出去了,公司才有现金流,才能生存。

老板见到这样的,能不动心吗?结果呢?结果是这8人入职3个月,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业绩,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也没有一个实质性开展。

而当公司准备将他们辞退时,8人仿佛早有准备,纷纷要求支付当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公司无奈妥协。

不妥协也不行,现在什么都能欠,但工资社保不能欠,欠了一个举报电话打过去,呵呵,让你公司吃不了兜着走。

本来他们这伙人可以全身而退,结果百密一疏,骗子之一的王某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

联系该公司后,负责人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公司入职、赚取两份底薪,于是他决定向警方报案。

2

那么这些人凭什么取得老板的信任呢?还是骗。他们从招聘类APP、网站上获取招聘信息后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简历并频繁投递。

在获得面试机会后,杨某某、曹某某就通过网络寻找各类制假分子,帮助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离职证明、过往业绩等应聘材料,把团伙成员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

之后,团伙对即将前往企业面试的成员进行“就职”培训,教授应聘话术,虚构一些自己的销售经历或融资经历,谎称能为用人企业快速提高销售业绩。在培训后,团伙成员便前往应聘,骗取用人企业信任后与其产生劳务关系。

是不是近乎无敌的无风险诈骗?

一般企业遇到这种人,最多觉得他们不像应聘时讲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察觉到他们是骗子。他们呢也不骗企业别的,就骗点工资走人,企业也只好自认倒霉,觉得没招到好员工而已,怎么也想不到这群人是冲着工资来的。

正所谓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在全国上下拼经济的今天,可以说这群人的这种打法,比那些明着骗企业销售款保证金的骗子还可恨。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企业和应聘者之间那一点点可怜的互信,也要被破坏殆尽了。

众所周知,大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要进行背景调查。不是你说什么学历就什么学历,你说什么经历就什么经历。查学历很简单,教育部有现成网站,查经历也不难,找到上一家公司问问是否有其人存在即可。

然而,说起来简单,对企业而言,却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大公司可以负担这些成本,小公司就难了。

小公司招人,不就是看看简历,然后面试聊一聊吗?结果你给到的简历和经历都是假的,这不仅仅是害了小公司,还害了其他的求职者。还敢招人吗,还能招人吗?

破坏信任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他们骗到手的那三瓜两枣。之所以说这类骗子可恶,就是因为他们干的勾当相当于为了个人挣五块钱,去毁掉社会上价值五十万乃至五百万的珍宝。

其次,这件事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跟现实脱节太多太远了。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像样工作,只能去送外卖甚至在家躺着啥都不干;另一方面,公司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了一肚子不合时宜,企业求贤若渴却怎么也求不来...

这是什么?这就是经典的错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21年,人们还在为清北毕业生跑到基层街道任职而争论,为顶级名校硕士博士去中学当老师而争论。现在这种争论声音似乎没有了,不是说这些顶级名校生有了更好的地方,而是现在名校生去街道基层,不再具有新闻价值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他们去那里很好,至少有了个饭碗。

同样是在2021年,国家统计局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招工难,尤其是一线普通工人、高技能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最紧缺。

连不太用动脑筋的技术工人都难找,更何况销售人员。我们的大学不是没有市场营销专业,只是市场营销专业出来的学生,照样干不好销售。

这种教育脱节,已经成了中国企业再上一层楼的严重阻碍,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企业老板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了。

3

最后,这些骗子干的事,不就是典型的“吃大户”吗?

古代荒年时流民四起,成群结队到处游荡,他们一旦发现有“吃大户”的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一拥而上。吃完大户,再吃还在种地的百姓家粮食,将更多的人变成流民,进而向下一个目标进发,最后致使成片的地区陷入荒芜。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这种“吃大户”的手法和模式扩散起来很快,只是这样便会造就更多的骗子,进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不能不警惕。

虽然是几个小骗子,但中间暴露出的问题可不少。严惩这些人是必须的,但也要在根本上认识到这种问题不是简单的抓几个骗子了事的。

X 关闭

资讯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